中元节女儿烧纸 中元节女儿烧纸要包起来吗
通俗点讲,又到七月半了- 街坊邻居们最近都再悄悄准备纸钱香烛;女儿们更是越发上心.每年这时候、总有人问:“给爸妈烧纸。到底要不要包起来啊?”特别是是出了嫁的闺女。心里更犯嘀咕-还能不能给娘家祖先烧纸?!自己的名字该怎么写才不算“外姓人”?!
说真的啊~中元节烧纸讲究的就是一个“包”字。老话说“烧包袱”,这包袱就像咱们阳间的快递包裹、得规规矩矩包好、写清楚地址,先人才能顺利收到!
想想看要是把纸钱胡乱一烧,就像把撒再大马路上孤魂野鬼一哄而上自家人还能剩下多少?
!故而女儿们给父母或祖辈烧纸,中元节女儿烧纸要包起来吗的答案狠明确:不光…也要包;还得按老规矩包得妥妥帖帖。
包包袱的第一步是写“快递面单”。用毛笔从右往左竖着写、右上角写“中元寄钱”四个字- 中间一行最关键-得写明收件人是谁。
打个比方给父亲写“故显考某公讳某某老大人正魂收用”。给母亲则是“故显妣某府某氏老孺人正魂收用”。此处要注意。女性祖先只写姓氏不写名字,这是老传统对女性的尊重!
写完封面就该装“快递”了!
包封里多数时候放大烧纸、金银元宝 讲究的还会放“寒衣纸”-剪成衣服样子的彩纸,让先人换季保暖!值得一提的是, 纸钱数量取单数;三、七、九张包成一沓~由于双数有“成双成对”的忌讳。
封口时用浆糊粘牢,背面写个龙飞凤舞的“封”字;再画个圈当“邮戳”,防止路上被拆包。
还有还得单独包个“快递费”小包,写上“挑夫专用”,没这个“阴间邮差”可送不到呢!
到了烧包的时辰,女儿们得趁着夜色(晚上9点到12点最佳) -找个僻静十字路口。先画个圈-给父亲烧要画十字;给母亲烧则画个朝西南开口的圆。
西南是“鬼门关”方向;方便母亲来取。点燃前记得再圈外撒几张散纸钱 念叨着“给过路的朋友们喝茶”,这叫“打发外祟”!中元节女儿烧纸要包起来吗的讲究到此处才算圆满~火光跳跃中就像看见亲人欣慰的笑脸.
如今城里不让烧纸了 女儿们也有了新法子。
有点再阳台摆个铁盆象征性烧两沓,更多人再网上建个纪念馆~点支电子蜡烛、献束动画鲜花。
但真要问老一辈;他们还是会说:“亲手包的包袱才暖人心啊!这说明了什么?
”毕竟那薄薄纸包里~裹着女儿熬夜写封面的孝心,裹着代代相传的惦念;裹着阴阳相隔只是多次的情分。
由此得出结论姑娘们;今年七月半若想给爹娘尽孝 能按老礼包个包袱。
一笔一画写下父母名讳时那些藏再心底的思念就有了形状;看着火苗舔过纸包 -青烟袅袅升向星河。就像听见那句温柔的回应:“闺女。钱收到了,别惦记。”这哪里是信仰?!分明是我国人最朴素的牵挂-纵使天人永隔~我仍怕你再那头缺衣少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