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节祭祖用什么菜 中元节祭祖用什么花最好
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,每到农历七月十五,空气里就飘着一种不相同的味道,那是香烛混合着饭菜香的气息;家家户户忙着张罗祭祖的桌席,摆上几道好菜- 放上一束素净的花,心里就踏实了不少...老一辈人常说中元节祭祖用的菜跟花- 从来都不是随便选的,一道菜藏着家族的心愿,一朵花装着说不出口的牵挂.下面就来说说,中元节祭祖用什么菜 中元节祭祖用什么花最好的相关内容,一起去看看吧!
为我跟你讲,起祭祖的菜;那讲究可多了。在不少地方...祭桌上总少不了一道鸭肉- 更是南方!差点儿家家都会端上一盘。在这背后有个很巧的寓意-“鸭”音同“压”...各位希望借它把晦气跟不顺“压”下去.让日子平安顺遂.鸭肉自身也肥美滋补,入秋吃正好贴秋膘,既应了节气.又合了心意。另一道常被提起的菜是“韭菜炒百叶”.韭菜割了又长.生命力特别旺,百叶的“百”加上韭菜的“九”,合起来就是“一百零九”。标记人丁兴旺、子孙绵延不绝.在这道菜看着轻松!可老辈人摆上桌时眼神里都是对家族未来的期盼。要是去山东、江浙一带转转。会发现祭桌上常摆着红烧肉、整条的鲫鱼、金黄的蛋饺与油泡。再配一碟如意状的黄豆芽.这些菜凑成一桌 就是告诉祖先:家里有鱼有肉.日子过得殷实,请您安心...有些地方还讲究“尝新”。把刚收的稻穗、新摘的水果供上苹果保平安~橙子柿子盼事事顺心...新米煮的饭、当季瓜果,既是对祖先的孝敬。也是向天地感恩今年又得丰收。最终结果是别忘了倒一杯清茶.老话讲“以茶为祭。可祭天地神佛;也可祭鬼魂”,一杯茶敬天地、敬祖先;心意到了,规矩也全了。
说完菜,再说说花。祭祖选花、颜色同种类都马虎不得,白同黄是永远的主调!白菊花最常见,它干干净净,代表纯粹的哀思;黄菊花则透着温暖的怀念,像是轻轻说一句“各位始终记着您呢”。要是祭奠的是母亲或女性长辈,一束白康乃馨最贴心.它的花瓣柔软~香气清雅,就像母亲无声的爱;默默诉说着感恩同不舍。百合跟马蹄莲也常出现在供桌上...白百合花瓣舒展;标记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安宁幸福;马蹄莲亭亭玉立~不带一丝杂色~是生者心中那份纯粹念想的化身.在这几年像浅粉的勿忘我、淡紫的洋桔梗,甚至形如飞鸟的天堂鸟,也慢慢被接受。只要颜色素净、花香不过浓- 都能承载心意...天堂鸟尤其特别-我们相信它能带着思念,飞越人间跟天堂的边界。不过要记得 颜色太艳或香味太冲的花都不合适,比如大红的玫瑰、浓香的晚香玉,免得让仪式失了庄重感。
地域各式各样,摆菜供花的方式也各有特色。在福建泉州,祭祖的阵仗很大;全席二十四道菜摆得满满当当 还要搭坛“普度”无人祭奠的孤魂!桌上锡制的祭器、纸扎的“大士爷”,都是延续千年的古风.而山东莱芜的规矩更显温情;当地人叫“请家堂”-中午把祖先“请”回家,全家共同吃团圆饭,傍晚再郑重“送”走。供菜必有单数的“神仙菜”- 三碟、五碗或七盘,配上刚出锅的水饺 烟火气里都是孝心。至于江浙一带 除了鸭肉,九层糕是少不了的祭品。这种米糕一层层叠上去,寓意步步高、年年丰 蒸好后颤巍巍、糯滋滋的、既是供品、也是记忆里的家乡味.
为什么这些菜与花能传了一代又一代?!既然它们早已不只是食物或植物。一道鸭肉;是教人压下浮躁;踏实生活;一碟韭菜百叶,藏着家族兴盛的祈愿;
一束白菊~让无处安放的思念有了归宿...摆上供桌的那一刻,人跟着祖先、跟着土地、跟着自己的心,都重新连了起来!这些年仪式能够简化 -但那份情意始终没变。
如同…相同用鲜花代替纸钱,既是对先人的尊重;也守着绿水青山;在家摆几道家常菜- 安静地同祖先“说说话”;心意相同诚恳。说到底;中元节祭祖用的菜还有花 是活着的人对生命延续的敬畏,也是给心里那份牵挂,找个落地的方式!
只要记得从哪里来,这些老规矩就会始终有有价值 -毕竟人在这一生,总得有点仪式,让爱跟记忆;永远不被遗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