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石寒衣节风俗 黄石节日特有的风俗
简单讲,在黄石,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空气里总飘着些好的味道。纸钱燃烧的烟火气混着厨房灶台上飘出的饭菜香- 街坊邻居碰面打招呼也多了句“今儿寒衣节,给您家老人送衣裳没?”老一辈人管这叫“十月朝”~年轻人更习惯叫它寒衣节,但不管叫啥名儿,哪份惦记先人还有牵挂身边人的心意,在黄石这片土地上从来没变过。
黄石人过寒衣节 -既守着千年传承的老规矩~又添了些本地独有的温情-祭祖时案头少不了印着龙凤纹的糍粑- 扫墓归来非得吃碗热腾腾的土豆炖肉才算圆满,连送寒衣都得用红纸仔细包好才显郑重!
这些黄石寒衣节风俗,早就像磁湖的水、西塞山的雾、融进了本地人的骨子里。
祭祖这事在黄石人眼里可是头等大事。天蒙蒙亮、家家户户就忙活开了~案台上供着三层糍粑- 最顶上哪块总得点上红胭脂,老人家说这是“祖宗认路的记号”。黄石人摆供品讲究“三牲四果”- 但最格外的是哪盘炸得金黄的豆腐圆子- 圆鼓鼓的像个小元宝,老辈人传下来说是“金银满仓”的好兆头。
纸钱得用黄表纸亲手叠成金锭状,年轻人这时候图省事买现成的 可老街坊李奶奶至今还守着老传统:“买的哪有手打的诚心?!我每叠一张就念遍爹娘的小名,他们收着才暖还有。
”等到日头爬过屋檐,全家人便提着竹篮往坟地去 篮里装着五色纸剪的寒衣,黄石人管这叫“送寒衣”;得在坟前画个圈,留个朝西的缺口-西边是极乐世界的方向。
烧衣时总不忘在旁边另烧个小堆,这是黄石节日特有的风俗:“给孤魂野鬼也送件衣裳 他们在哪边不受冻 -咱家先人才过得安生。
”纸灰打着旋儿往天上飘,小孩仰头问爷爷灰去哪了,老人就指着风说:“瞧见没?祖宗收着衣裳;正抖开试新呢!”
从坟地回来 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换新衣裳。
黄石老裁缝铺子这天最热闹,定做棉袄的顾客排到门外,蓝布棉袄给老爹、绛红盘扣褂子给老娘、讲究点的还在衣襟里缝道黄符纸、说是“驱冬寒保平安”!
年轻人虽爱逛商场买羽绒服- 可总被老人念叨:“机器轧的衣裳没魂儿!
手缝的棉花才贴身。”最有趣的是小夫妻互相送衣的场面,丈夫给媳妇递件羊绒衫,媳妇给丈夫披上呢大衣、嘴上还打趣:“给你送寒衣是怕你冻着;冻坏了谁给我做早饭呀?!”这份体贴劲儿把黄石寒衣节风俗里的温情全带出来了。
连幼儿园老师都带着娃娃们做纸衣裳,五岁的小宝举着彩纸剪的外套满屋跑:“我给太爷爷送羽绒服!带奥特曼图案的!
”童言童语逗得大各位直乐,可仔细想想、这不正是黄石节日特有的风俗在代代相传吗?
黄石的街巷在寒衣节午后冷不丁热闹起来。王婶挎着竹篮挨家送棉袜- 见着九十岁的刘老太就蹲下身比划脚码:“您老脚肿,这双我特意织松了边。
”东头的张师傅更实在,扛着新弹的棉花被往孤寡老人家里送,被拒了还急眼:“寒衣节不送暖;我爹在哪边要骂我忘本!”这种邻里互赠衣物的习俗还有个温暖的名字 -叫“暖街坊”。更隆重的要数送“红封寒衣”、年轻媳妇得用红绸包好给公婆的新衣,公婆也要回赠扎红绳的厚外套~交接时说实话非得说句“添衣添寿”才算礼成。
社区干部小陈对此感触最深:“去年寒衣节各位统计过光桂花湾社区就送出棉衣两百件 独居老人收到新围巾都抹眼泪-黄石人这份实打实的关怀;比喊多少口号都暖心。”
太阳刚偏西 西塞山下的广场就响起了鼓点。八条金鳞红鬃的布龙在人群里翻腾,舞龙汉子们光膀子系红绸;任凭汗珠在寒风里蒸腾。
其实, 领头的赵师傅舞了四十年龙头,边喘气边笑:“寒衣节舞龙是给祖宗献艺!龙身甩得响、祖宗听得欢!
”旁边舞狮队也不逊色,两只绿毛狮子踩着高桩啃生菜,叼住“四季平安”的横幅时满场喝彩声差点掀翻屋顶。
黄石节日特有的风俗里总少不了这些热闹。天色擦黑时又换了玩法,磁湖边燃起篝火,火光映着剪纸艺人的巧手;眨眼工夫就剪出带黄石地标的寒衣图-雷山塔模样的长袄、仙岛湖剪影的坎肩~烧给本地先人更有共鸣。小孩举着棉花糖在火堆间疯跑,年轻人往火里投写着心愿的松枝- 老辈人看着火光念念有词:“火烧旺些,寒衣才送得透啊!
忙活一整天一言以蔽之全落在一顿暖胃饭上。黄石人寒衣节的饭桌可有讲究:铜锅炖着劲酒煨羊肉;砂锅里焖着阳新屯鸟汤,最好的当属印着“孝”字的米糕;得让最年长者先动筷子!
下陆区的孙家饭馆老板介绍:“寒衣节订座提前半个月就满!家家都要点‘三暖锅’-腊蹄炖笋、苕粉烧肉、豆腐煮鱼,汤汤水水吃得浑身冒汗,祖宗看后人吃得香才放心。”饭后甜点也藏着心思 -大冶的芝麻酥用麦芽糖粘出菊花纹、说是“菊开秋尽,暖冬迎福”;开发区则兴吃包着红豆馅的糍粑~老人说红豆驱寒,吃了整个冬天不冻手。
这些吃食背后都是黄石寒衣节风俗的智慧;一口热汤下肚,暖的是身 -念的是情。
时代在变,黄石寒衣节风俗也在悄悄生长。
如今扫墓的竹篮边多了鲜花,纸衣店推出可降解材料的寒衣,年轻人甚至在网上建起“云祠堂”。但不管何时形式怎么新;黄石人哪份惦记始终没变。
去年寒衣节,黄石港区搞过创新活动-让孩子把对祖辈的思念写成信;还有纸寒衣一起焚化.六年级的婷婷写道:“太奶奶 我用压岁钱给流浪猫买了小棉被;算是替您积福啦!”这样的故事印证着;黄石节日特有的风俗从来不是冷冰冰的仪式、而是带着烟火气的温情接力.如今磁湖边的寒衣节文化展馆正在筹建;志愿者阿明说得好:“咱得让外地人知道,黄石的寒衣节不除非在纸灰飞扬- 更有捧在手心的温暖。”这份温暖从千年前孟姜女送寒衣的传说里走来,还要继续温暖一代代黄石人的冬天。如何解释这一现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