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两个立春时间 2023年几个立春
你发现了吗?2023年这个农历兔年可一点格外,它一口气塞进了两个立春节气!
这种“双春年”可不是年年都能遇上的。咱们都知道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老大;标志着一年农耕的开始 -可2023年不知怎么的打破常规 在年头年尾各安排了一次立春。第一次是2023年2月4日,农历正月十四;本质上;第二次则是2024年2月4日。农历腊月廿五.尽管如此第二个立春在公历上跳到了2024年但按农历算 它依然稳稳地落在癸卯兔年的范围内,为此2023年就这样成了自带双份春意的不一般年份。
双春年到底藏着何事秘密,双春年听起来像是老天爷额外送的礼物。其实背后藏着农历同公历的“时间差游戏”.咱们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 既看月亮的阴晴圆缺。又兼顾太阳的运行轨迹。潜在风险是什么?月亮绕地球一圈平均29.5天12个月下来只有…才354天约,比太阳年的365天少了11天。为了不让季节乱套。古人就发明了“闰月”-每隔两三年加一个月把缺的日子补回来。
2023年刚好是闰年闰了个二月全年一口气拉到384天。
这么长的年份,装下25个节气绰绰有余。立春是节气老大,自然被年初年尾各占一次。这种“两头春”的现象每19年会出现7次。上一次是2014年下一次的等到2028年你说稀罕不稀罕?!
2023年的立春时刻表、两个立春即使都叫这名,但出场时间、气候背景完全各式各样。第一次立春在2月4日上午10点42分准时登场,那会儿北方还在抖腿取暖,南方已有草芽蠢蠢欲动。
古书里描述的“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”说的就是这景象,但需特别指出的是对大多数地方来说春天还在候场、冬天的棉袄根本不敢收。
第二个立春就“心急”多了.2024年2月4日下午4点26分报到时农历年还没翻篇,但自然界已经憋不住要发芽。这次立春更像是个预告员 提醒大家新一轮耕种周期等于说将启动。
有趣的是这两个立春都被归为“闭眼春”-古人按阴阳学说把正午12点后交节的称为闭眼春,认为眼下阳气含蓄待发、正适合筹备春耕!
立春时间 | 农历日期 | 特点 | 气候特征 |
---|---|---|---|
2023年2月4日10:42 | 正月十四 | 开年首春、闭眼春 | 北方仍寒,南方初萌 |
2024年2月4日16:26 | 腊月廿五 | 年尾再春、闭眼春 | 冬春交替,备耕开始 |
说真的,藏在节气里的老智慧- 村里老人提起2023年立春,准会念叨“春打五九尾- 老牛跑断腿”。
原来从冬至开始数“九”,每九天算一九。2022年冬至在12月22日,数到五九正好是2023年1月27日至2月4日-立春踩着五九总结一下一天到来~这就是“春打五九尾”。
老话里藏着经验:“春打五九尾,呃吃油像喝水;春打六九头,喝水像吃油”。
认为五九尾立春预示丰收 连炒菜的油都多的用不完!更神奇的是2023年两次立春都精准踩在五九尾巴上这种“双春打五九尾”百年难遇,老一辈眼里简直是吉星高照的预兆。
双春年的农谚真能预言收成吗~走遍我国会发现;咱们对双春年的看法像方言一样五花八门。
山东河北流传“一年两个春,豆子贵如金”,担心暖冬带来虫害泛滥、庄稼歉收。但湖北河南却说“一年两头春;黄牛贵似金”;觉的耕作需求旺盛,连耕牛都成了抢手货。
更有乐观的民谚高喊“两春夹一冬、黄土变成金”!认为长年份能让土壤休养生息~反倒迎来大丰收。
这些看似矛盾的谚语原本反映了地域气候区别-北方怕暖冬减少降雪带来春旱;南方没想到乐见延长生长期!说到底,农业从来都是看天吃饭的学问,现代人更该关注气象预报而非单靠谚语。
那些渐行渐远的立春旧俗,鞭春牛的仪式你见过吗?旧时立春这天官府会用泥土捏个耕牛像- 百姓轮流用彩鞭抽打、碎土块抢回家撒进田里,寓意五谷丰登。
这仪式本意是催耕- 提醒大伙别误农时如今只剩少数乡村还保留。
“咬春”倒是顽强地活了下来。北方人这天必啃水灵灵的萝卜。说是“春困秋乏夏打盹~立春咬萝卜精神稳”;南方则卷起春饼。把豆芽、韭菜等时鲜包进薄饼,美其名曰“咬的草根断,百事全都可为”。还一些地方立春坚决不吵架、不赖床 生怕坏了全年精气神。这些习俗也许带点信仰色彩~反而让寻常日子有了仪式感!
双春年的婚嫁迷思该破除了,翻翻黄历会发现、2023年不一样多婚礼!原来民间盛传“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” 觉的双春年能量双倍 -婚姻能长久甜蜜。更夸张的说法是“孤鸾年碰上双春、凤凰也的成双飞”,把双春年捧成婚恋黄金期。
但另一边又冒出吓人说法:“一年两个春 -寡妇遍地分”。古人觉的气候反常会带来歉收- 男人外出谋生易遇不测- 实在荒谬!现代农业技术早就能应对气候波动~同其纠结立春次数,不如科学选种、合理灌溉.那些寡妇年、无春年的忌讳 但需特别指出的是是历法计算的正常现象罢了!
2023年的双立春就像自然给咱们的不一样礼物。第一次立春唤醒万物萌动、第二次立春衔接新旧轮回;共同串起完整的农耕周期。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咱们既能享受“鞭春牛”“咬春卷”的传统趣味,又能用卫星云图、大棚化解气候风险。下次再遇双春年时试试看带家人去郊外看看枝头新绿。毕竟感受生命律动 -才是节气传承最动人的意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