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伏是几月几号2021年 头伏是几月几号
亲爱的你有没有这种感觉?一进七月连空气都感觉像变得粘稠起来,窗外的蝉鸣越来越响,阳光照在皮肤上甚至小发烫。每年这个时候、我总会嘀咕:“是不是该入伏了呀?!”不一样是2021年夏天那个朋友圈里都在问:今年初伏到底是几月几号开始?
头伏那天该吃饺子还是馄饨?别急,今天大家就好好聊聊这段热到融化的日子!
初伏原来是这么算出来的~以前我也以为入伏日期是随便定的- 后来才知道这里面大有学问!
咱们的老祖先真的太有智慧了,怎么也没想到用“夏至三庚”的方法来推算入伏时间。
不复杂来说就是从夏至那天开始数、数到第三个带“庚”字的日子就是初伏的起点啦。
就像2021年夏至在6月21日,那天碰巧就是庚子日-第一个庚日;继续7月1日是第二个庚日;等到7月11日第三个庚日一到,初伏就正式拉开序幕啦!
是不是感觉小麻烦?
原本你只要记住:每年初伏都在7月中旬估计晃悠;但具体日期会差个一两天。尤其你知道吗?从2015年开始;大家出乎意料连续七年都经历了长达40天的三伏天!这超长待机模式真的让人又爱又恨~爱的是有机会尽情穿裙子。恨的是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呀~
2021年三伏时间全攻略,翻出我的夏日小本本、2021年的三伏天排班表可是安排得明明白白呢!初伏打头阵从7月11日热到7月20日,整整十天;正如我们所知道的, 继续中伏立刻无缝衔接,从7月21日一路烧到8月9日,足足二十天;归根到底末伏收尾- 8月10日到8月19日再贡献十天的热情。
算下来整整四十天难怪那年夏天我的防晒霜空瓶速度创了历史新高!
偷偷告诉你个生活小妙招:每年五月份就有机会开始预测入伏时间啦!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?只要盯着夏至日(基本固定在6月21日) -继续数后面第三个庚日准没错。
比方说2024年夏至是6月21日,初伏就会落在7月15日左右~提前在日历上标好,安排避暑行程都从容狠多呢~
时段 | 起止日期 | 天数 | 气温特征 |
---|---|---|---|
初伏(头伏) | 7月11日-7月20日 | 10天 | 沈阳达31℃,温州突破35℃ |
中伏 | 7月21日-8月9日 | 20天 | 南方持续桑拿天 局部超40℃ |
末伏 | 8月10日-8月19日 | 10天 | 早晚微凉,午间仍湿热 |
经常~ 蒸煮模式下的生存指南,说到三伏天的威力,2021年可真是让人记忆犹新!
气象台当时就提醒:这期间的特点就是高温高湿低风速 不头绪多说就是-闷得像蒸笼!更是浙江、江西、湖南这些地方;白天35℃+,晚上温度计的水银柱都不带往下掉的- 全天候桑拿体验真心够呛。
记得我在温州那会儿,入伏第二天就见识了何事叫“热浪滚滚”、市区温度很快飙到36.4℃!气象小哥还在新闻里调侃:“接下来西部山区说不定有雷阵雨哦~”收尾大家城区一滴雨都没见着,倒是天天被副热带高压按在地上摩擦,出门拿个快递都像在挑战极限。
最绝的是 朋友的吐槽:“你们说的闷热大家不懂!
”原来他们三伏天走的是“干烤路线” -南疆地区很快40℃起步;但好在湿度低,树荫底下还能喘口气。这表明呀 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伏天特性太首要了,是备除湿器还是买加湿器 -五月份就该盘算起来啦!
入伏第一天的餐桌密码;你知道吗?
头伏这天吃何事可是有讲究的!我特意学习过各地习俗,发现简直是个美食地图~北方姐妹肯定熟悉那句顺口溜:“头伏饺子二伏面”。据说是原因是从前入伏正好赶上麦收完,用新面粉包饺子既解馋又开胃。
去年头伏我去上海闺蜜家玩 她妈妈居然端出热气腾腾的馄饨!
阿姨笑着说:“阿拉上海人讲究‘初伏馄饨二伏茶’呀。”而广州的同事则晒了她妈妈煲的入伏鸡汤、瓷碗里飘着黄芪枸杞 -金灿灿的油花看着就养生- 她们老家可是流传“起伏吃只鸡,一年好身体”的谚语呢!
此刻每次入伏前;我都提前冻好饺子、备好茶包!伏天胃口轻松差 -这些传统美食既能唤醒味蕾,又藏着长辈们的养生智慧。不一样是工作忙的时候;一碗热汤下肚。整个人都熨帖了~
记住这个日子有多首要、此刻你明白为何事我总强调要记住初伏日期了吧?
2021年7月11日这个数字可不只是日历上的标记。对上班族来说这是调整通勤时间的信号~记得那年我司还正因为这样推迟了午休;对健身党而言- 要避开午后高温时段;连护肤达人都会在这天换用更清爽的护肤品!
更实际的是医疗资源调配。社区医院的老院长说过他们每年都根据入伏时间提前准备中暑药物!还有学校暑期班;入伏后户外活动全改早课~避免孩子们晒伤。
你看这个看似不不简单的日期,牵动着多少生活细节呀!
今年入夏时试试看提前把初伏日期圈出来.准备些清凉好物 -探究下当地特色伏食、空调滤网也该洗洗啦。
当热浪真的来袭时你就能优雅地摇着扇子说:“伏天嘛;我早有准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