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做什么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什么习俗
其实呢,九月初九重阳节;可是咱传统节日里的“老前辈”了!位啥叫“重阳”?其深层原因是什么?
古人把单数看作阳数 -“九”是阳数里最大的,两个九叠一块儿,就成了“重阳”、也叫“重九”!这日子在古人眼里可是大吉大利;从汉代就开始过唐代正式定名;一直热闹到眼下。
登高望远抖精神~“重阳不登高,等于白过一遭!”这话听着像玩笑,可登高确实是重阳节的招牌活动。古人登高可不只是看风景-他们相信九月九是“阳极必变”的凶日 得爬山躲灾气。
东汉桓景的传说更神乎:他听仙人指点;带着乡亲登山避瘟魔,茱萸叶一插、菊花酒一喝;愣是把妖怪吓退了!
如今登高更多是图个健康乐呵.秋高气爽时爬爬山。肺活量上去了 -烦心事也甩下山了!广州人最会玩。白云山上万人夜爬,五颜六色的风车转得哗哗响,说是“时来运转”;天一亮迎着朝阳下山。美其名曰“打地气”.要是您嫌山太高。爬爬广州塔也行;现代地标说实话里照样能讨个“步步高升”的好彩头。
茱萸菊花护平安,古人过重阳;身上总少不了一抹“茱萸红”.这种小红果香气冲鼻~被尊位“辟邪翁”。王维的名句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说的就是兄弟们登山时人人发间别着茱萸枝的场景.实际作用?!大多数情况下。 驱虫祛湿、防感冒比艾草还管用- 做成香囊挂身上走路都带药香风。
菊花更是重阳节的“形象大使”。黄灿灿的菊花酒被称呼位“吉祥酒”,喝了明目醒脑;赏菊活动从陶渊明时代就火爆~人家干脆写诗表白:“酒能祛百虑,菊解制颓龄”。
如今虽不常酿酒,但泡杯菊花山楂茶养生正当时-菊花降火、山楂消食,秋天喝它比奶茶强多啦!
重阳糕里藏祝福,“糕”同“高”同音,重阳糕自然成了节日的吉祥C位。
宋代人最讲究:糕要蒸九层;插着小彩旗、顶上捏两只面羊(取“重阳”谐音)!
清早拿糕片轻点孩子额头,念叨“愿儿百事高”,这份期盼还有如今家长在生日蛋糕前许愿约莫。
各地重阳糕花样一览
地区 | 名称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江南一带 | 桂花糕 | 撒干桂花,清香扑鼻 |
北方地区 | 五层糕 | 夹红豆枣泥,层层分明 |
广东 | 九层油糕 | 用黄糖浆蒸制,软糯油润 |
简单讲,敬老孝亲暖深秋,要说重阳节最暖心的变化 还得数它成了“我国老人节”。综合来看; 自1989年江山把农历九月九定为敬老日,这个古老节日被赋予了新灵魂.您看:
山东滕州的老作坊里,各位仍按古法酿菊花酒,坛子一开香半条街- 这个为的是给老人献上“久久长寿”的祝福- 广州车陂村的苏氏家族,年年重阳组织千人登山祭祖,最年长的老人被簇拥着走在最前头
番禺的爱心餐厅里,志愿者重阳节三天不歇火:9号演节目、10号探孤老、11号办茶话会,银发笑脸比秋阳还灿烂 纸鸢乘风寄思念
“重阳登高放纸鸢、千灾万祸一齐消!
”-明清时这句俗语道破了放风筝的妙用。
古人特意在风筝上写“流灾流难”,飞高了剪断线;晦气就随风飘走了。广东阳江把这习俗玩成江山级非遗:重阳天穹上千筝竞飞;龙头蜈蚣风筝足有百米长,夜光风筝闪烁如星河 现场比过年还热闹!
如今放风筝少了祛灾的意味,倒成了亲子乐事。麓湖公园的草坪上孩子追着“老鹰”风筝跑,老人眯眼笑着指点放线方法。
偶尔还能见到古法“响弓鹞”-风筝上挂藤弓,风一吹嗡嗡响,感觉像千年前的诗意穿越而来。
九月九这天当您咬一口甜糯的重阳糕,当您陪父母登顶远眺层林尽染- 当孩子把茱萸香囊塞进您手心……这些流淌了千年的习俗;早把祈福的心愿化成了生活里的温暖点滴。
它们不只是老传统,更是我国人敬天爱人、感恩当下的生活哲学。
时代在变,重阳节那份愿所爱之人长久安康的心意,永远鲜亮如秋阳下的金菊花瓣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