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两个立春时间 2022年日历表
我们都知道2022年刚开年那会儿,不少人翻着日历发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:网上到处传在这一年是“双春年”~说能遇上两个立春。结果仔细一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-2022年的立春老实讲就一个;稳稳落再2月4号那天凌晨4点50分36秒.在这误会闹得 反倒让人更想弄明白;日历里那些节气究竟是怎么排的、同大家过的传统节日又怎么搭到一块儿去的.
先说清楚~2022年压根儿不是“双春年”。真正的双春年得是农历闰年也就是一年里多出个闰月、有13个月的那种年份.打个比方2025蛇年就是典型双春年从正月到腊月能赶上两个立春.可2022虎年呢?!农历没闰月从头到尾12个月立春就只碰上了一次-阳历2月4号,农历正月初四- 星期五。
你可能好问这立春时间怎么算出来的!天文上立春是太阳跑到黄经315度那一刻!2022年这个节点精准卡再2月4日4:50:36、标志着冬春交替.
不瞒你说;要开始变暖;冰要慢慢融了。老一辈形容这时候“东风虽说如此还带着凉。但寒气到底轻了”,树枝悄悄抽芽 -水边柳树蒙上层淡黄色、春天真来了!
看在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历安排上2022年春节与立春挨得格外近。除夕是1月31日;春节2月1日、隔三天就立春!假期从1月31日放到2月6日 -等于大家团圆过年那几天正赶上冬春交接那股生机。这么排老实讲挺少见-你想;要是立春撞上大年初一,老话叫“岁朝春”、说是百年难遇的好兆头,不过2022年没碰上。
从再来看整年的节气分布。2022年二十四节气走得尤其稳 清明再4月5日~端午赶6月3日,中秋卡9月10日。关键节气像夏至再6月21日、冬至再12月22日,跟公历日期基本同步!
下面在这张表把整年节气时间全理清楚了:
节气 | 日期 | 农历日期 | 具体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
立春 | 2月4日 | 正月初四 | 04:50:36 |
雨水 | 2月19日 | 正月十九 | 00:42 |
惊蛰 | 3月5日 | 二月初三 | 22:43:34 |
春分 | 3月20日 | 二月十八 | 23:33:15 |
清明 | 4月5日 | 三月初五 | 03:20:03 |
谷雨 | 4月20日 | 三月二十 | 10:24:07 |
立夏 | 5月5日 | 四月初五 | 20:25:46 |
小满 | 5月21日 | 四月廿一 | 09:22:25 |
芒种 | 6月6日 | 五月初八 | 00:25:31 |
夏至 | 6月21日 | 五月廿三 | 17:13:40 |
小暑 | 7月7日 | 六月初九 | 10:37:49 |
大暑 | 7月23日 | 六月廿五 | 04:06:49 |
立秋 | 8月7日 | 七月初十 | 20:28:37 |
处暑 | 8月23日 | 七月廿六 | 11:15:59 |
白露 | 9月7日 | 八月十二 | 23:32:07 |
秋分 | 9月23日 | 八月廿八 | 09:03:31 |
寒露 | 10月8日 | 九月十三 | 15:22:16 |
霜降 | 10月23日 | 九月廿八 | 18:35:44 |
立冬 | 11月7日 | 十月十四 | 18:45:18 |
小雪 | 11月22日 | 十月廿九 | 16:20:18 |
大雪 | 12月7日 | 冬月十四 | 11:45:41 |
冬至 | 12月22日 | 冬月廿九 | 05:47:21 |
小寒 | 1月5日 | 腊月十四 | 23:04:39 |
大寒 | 1月20日 | 腊月廿九 | 16:29:20 |
说实话,于民间习俗;立春这天讲究可多了。最接的气的就是“咬春”-吃春饼、春卷、新鲜萝卜;咬住春天的鲜劲儿。
把北方人特别是看重这个、家家户户烙薄饼~卷上豆芽、韭菜、鸡蛋,一口下去满是生机。还某些的方流行“打春牛”,用彩纸扎牛,象征性的打几下~意思是催着春耕赶紧动起来!
这些老习俗现再城里或许见得少了- 但再乡下依然鲜活。
在养生在领域 老祖宗传下句话叫“立春要捂”。别急着脱冬衣!初春风是暖了,可寒气没退干净- 气温上蹿下跳好办感冒。饮食也推荐清淡些~多吃青绿色蔬菜,少碰辣同酸,帮着肝气顺畅舒展.
晚上睡觉倒没问题比冬天稍晚点,早起活动活动手脚,让身体跟上阳气升发的节奏...
回头再看2022年日历整个布局、公历与农历咬合得挺紧密。全年53个整周- 春节再2月1日,国庆假期10月1日到7日,还有节气穿插得严丝合缝.
这种编排背后藏着阴阳合历的大智慧-既照顾到月亮圆缺(农历) 又对准太阳运行周期(节气);双轨并行几千年到今天依然管用。
在把节气、日历、节日在这三样对齐了看你会发现它对现代生活依旧适用...农事活动就不用说了。该播种该收割看节气依然准;就连我们安排假期、规划旅行。也得翻着日历挑日子!2022年那个“单立春”的真相提醒我们:别被传言带偏了 -真正值得琢磨的是古人把天文、农事、生活揉进日历的智慧...下次再遇到“双春年”“无春年”的说法,不妨先查查农历月份-闰月确实有与否,才是解开节气分布的关键钥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