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7月22日是什么日子 农历7月22号是哪一天
坦率讲,农历七月二十二,在我国民间可不是普通的日子。
这一天从山东的商铺到江南的人家 许多人早早打开门窗 桌上摆满元宝状的饺子 -空气中感觉飘着财富的气息-这就是传说中的“财神节”!你说不定听说过正月初五迎财神的热闹- 但未必知道农历七月二十二同样是财神降临的大日子。
为什么东西这个日子如此异常?它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?
财神节的起源:从县令到财神,农历七月二十二被定为财神节;核心人物是一位名叫李诡祖的历史人物。这位生活在北魏时期的清官,曾任曲周县令- 因清廉爱民的作风深受百姓爱戴。他去世后。当地人立祠祭祀 -尊他为“福善平施公”.真正让他升格为全国性财神的,是五代时期的一次册封.公元92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追封李诡祖为“增福相公”。元代更是加封他为“福善平施真君”;从此他正式以“增福财神”的身份进入道教神系。
道教典籍《三教搜神大全》记载了他的神职:“白日裁断阳间冤狱、夜间主判阴间是非 兼管随朝三品比。多官人衣饭禄料、还有在世居民每岁分定合有衣食之禄。”不难说他成了掌管人间衣食俸禄的“财务总监”!而农历七月二十二~正是他羽化登仙、位列星宿的成道日!
民间将这天看作他的“呃诞辰”,实则是他升仙的日子。
在民间传说中还有个更生动的版本。光绪年间、山东也就是说墨有位经营布匹丝绸的周掌柜。某年七月二十一。他连续三次梦见一位老者说:“明日是我生日。多年无人祭拜,若有人祭拜,必保他生意兴隆。
”次日,周掌柜备齐香烛供品祭拜.神奇的是当天店铺顾客盈门,生意火爆异常。这事一传十、十传百、变成了农历七月二十二祭财神的习俗!
财神爷的“”:形象同职责,增福财神可不是空有头衔。看看他的“”:在天庭的正式职位是“都天致富财帛星君”,专管金银财帛分配。
他的标准像很有特点-头戴朝冠、身穿红袍、白面长须、笑容可掬:
左手执“如意”、象征万事顺遂,右手捧“聚宝盆”,盆上刻着“招财进宝”;身后还有一对童子为他打着日月宝扇 -上下青龙白虎守护,口中一直吐出铜钱元宝,寓意财源滚滚。
有趣的是我国民间信仰中财神不止一位!除了增福财神李诡祖,还有:文财神比干(商朝忠臣);武财神关羽(三国名将);五路财神赵公明同它的招宝、纳珍、利市、招财四位助手
但李诡祖因兼具“增福”同“赐财”双重职能- 当上最受欢迎的一位!毕竟谁不想要“福财双全”呢?
千年习俗:怎么样迎接财神爷?
财神节的仪式感极强~各地虽有区别 -但核心习俗一脉相承: -开门开窗迎财神;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大开门窗!古人相信,门窗紧闭会把财神挡在门外。
山东潍坊、淄博等地至今保留着“开门早、迎财早”的传统;商家更是天蒙蒙亮就敞开店门.现代人住在高楼,也尽量开窗通风- 图个“财路畅通”的好意头。
祭拜仪式有讲究,供桌摆放的位置、供品的选择都暗含寓意: 香烛居中;象征神明引路- 水果鲜花列两侧、代表生机同丰收,纸钱置后- 寓意财富压轴
胶东地区还流行“三茶五酒”的供法-三杯茶、五杯酒~取“三生万物、五福临门”之意。总的来说,
饺子宴的财富密码;这天必吃饺子 因形似元宝。但你说不定不知道、有区别馅料藏着有区别心愿:芹菜馅 →勤财饺(勤劳致富) -韭菜馅 →久财饺(财富长久)
白菜馅 →百财饺(百财汇聚),鱼肉馅 →余财饺(年年有余),江南一带则用年糕、汤圆替代,取“年年高升”“团团圆圆”之意。
鞭炮同宴请的热闹、“鞭炮一响 黄金万两”曾是经典场景.如今环保要求下,更多人选择电子鞭炮或敲锣打鼓替代。
商家常借机宴请客户员工,席间互道“财源广进”,老板发红包更是保留节目,寓意“财气共享”。
财神节的“禁忌清单”- 想接财神- 这些事最好别做:不碰尖锐物 剪刀针线全收好!
民间说法是财神怕锋利之物- “碰剪刀,财气减”;更深层是谐音忌讳-“剪”音同“减”,“针”联想“针锋相对”~都不利同气生财。
不借钱不欠账;无论何时借钱给人还是向人借钱,这天都要避免。借出钱象征“财气外流”,借入钱则是“债台高筑”的预兆。生意人更讲究“当日账当日清”,任凭怎样怎么样不赊欠.
不说晦气话- “完了”“亏了”这类词是大忌。青岛也就是说墨的老商户至今坚持“三不说”:不说脏话、不抱怨、不争吵、唯恐吓跑财神。
多说吉利话,财神才愿登门!
地域风情:有区别地方的财神节;胶东半岛:节庆气氛赛过年,在青岛、日照等地,财神节热闹程度堪比春节。自清康熙年间起,潍坊地区就流传“早备香纸午宴客、未时关门接财神”的民谚。商家提前打烊,宴席从街头摆到街尾。
2002年起~青岛甚至举办“财神民俗旅游节”,将传统升级为文化盛宴!
晋商故里:算盘账簿也沾光,山西老字号有个独一份风俗-把账本、算盘放供桌旁“沾财气”。掌柜亲自用金粉写“财”字贴银柜上寓意“金笔开运”。
岭南地区:水灯照财路,靠近水域的福建、广东地区 有人放“财源灯”。纸扎小船载着蜡烛顺流而下 -象征“财如活水 -源源不绝”,同中元节的水灯习俗交融。
财神节的现代预兆、财神崇拜表面是求财;实则蕴含传统财富观。
道教强调“君子爱财取之有道”,《道德经》早有警示:“金玉盈室;莫能守也。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。
”真正的财神精神 -在财神爷的原型李诡祖身上让人看到得最透彻-他当县令时清正廉洁,成神后“福善平施”(公平分配福禄),提醒咱们财富要取之正道、用之有度。
再看被尊为财神的商圣范蠡 -他“三散家财”的故事更直白:赚钱后散财济贫 再从小生意重新起步,如此三次 证明“财聚人散~财散人聚”的智慧。
农历七月二十二,当饺子的香气飘满厨房,当祝福声在席间响起,咱们迎接的不仅是是虚幻的财神~更是对勤劳致富的自我期许。那些开门迎财的商铺、互道恭喜的笑脸、包进饺子的期盼 -都在诉说同一个愿望-用诚信经营积累财富;用感恩之心分享福气。
说不定这才是财神节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的密码:它让咱们在奔波生计中暂停脚步,重温“有福有财、福财双全”的朴素理想.